长安UNI-V,上市3个多月,就被136名车主愤怒投诉。
主要因为一则官方通知:
6月30日起,该车取消三大功能:远程监控、360全景、远程智能泊车。
要知道,这些功能当初可是被长安当成营销卖点,进行宣传的。
最开始又不说,突然变卦,这是玩的哪一出???
其实,除了长安,日产、比亚迪、小鹏的远程监控功能前不久也统统被禁了。
事出必有因,去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《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(试行)》,写满了答案。
智能车数据,不让随便用了?
《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(试行)》,是中国第一部针对汽车数据安全制定的法规,由国家网信办、发改委、工信部、公安部、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。
法规一共十九条,通过界定汽车数据和监管主体,对数据处理原则做出了规定,同时明确了数据处理者的义务,并制定跨境数据传输规则,初步建立了中国汽车数据安全的合规框架。
该法规最大亮点在于,明确了用户在数据收集上的主动权,各大车企、软硬件供应商、自动驾驶公司们,不能像以前一样无序收集和滥用汽车数据了。
一句话概括就是,无论车内车外,一切数据和隐私都要得到尊重和保护,而且还要进行分级保护。
车内的问题还比较好解决,提前告知并且征得个人同意就行。
关键在于车外,一方面是采集车外个人信息,另一方面是向车外提供信息。
而且现在的车,随随便便就是6个、7个800万像素摄像头,车在路上跑,摇身一变,成了行走的高清监控头。
道路上的地理信息、人流量、车流量啊,什么都能被拍进去,而且通常是神不知鬼不觉的。
所以,该法规要求数据尽量在车内处理,除非确有必要不向车外提供。
如果实在要收集车外个人信息,并且向车外提供怎么办?
法规规定,应当进行匿名化处理,包括删除含有能够识别自然人的画面,或者对画面中的人脸信息等进行局部轮廓化处理等。
大意就是,要给画面中的人脸和车牌号等关键信息打上马赛克,总之看不清就对了。
除此之外,法规还对数据处理者提出了两大要求。
一个是默认不收集原则,除非驾驶人自主设定,每次驾驶时默认设定为不收集状态。意思是每次收集数据前都需要征得用户同意。
另一个是精度范围适用原则,即根据所提供功能服务对数据精度的要求确定摄像头、雷达等的覆盖范围、分辨率。意思是要求车企们量体裁衣,不要为了智能而智能,够用就行。
最后值得一提的是,该法规对汽车数据明确划分了三个层次。
除了个人信息、敏感个人信息外,保护力度最大的就是重要数据,即一旦遭到篡改、破坏、泄露或者非法获取、非法利用,可能危害国家安全、公共利益或者个人、组织合法权益的数据。
具体来看,该法规明确指明了六类重要数据:
军事管理区、国防科工单位以及县级以上党政机关等重要敏感区域的地理信息、人员流量、车辆流量等数据;
车辆流量、物流等反映经济运行情况的数据;
汽车充电网的运行数据;
包含人脸信息、车牌信息等的车外视频、图像数据;
涉及个人信息主体超过10万人的个人信息;
国家网信部门和国务院发展改革、工业和信息化、公安、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可能危害国家安全、公共利益或者个人、组织合法权益的数据。
法规要求,在处理重要数据时,汽车数据处理者应当按照规定开展风险评估,并在每年十二月十五日前向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网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风险评估报告。
如果重要数据要“出境”,应当通过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评估。
新法规产生了啥影响?
无独有偶,今年4月出台的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也对汽车数据安全提出了类似的要求:
企业要切实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,建立健全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,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,保障数据安全。企业要按照法律、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数据收集、存储、使用、加工、传输、提供、公开等处理活动,以及数据出境安全管理。
新法规接踵而至,影响却可能刚刚开始。
一方面,车企、软硬件供应商们已经纷纷展现了隐私脱敏工作,俗称打码。
个人信息安全、图像脱敏等开始成为新功能、新专利。
比如上汽发布了网络安全管控标准2.0版本,新增了车云协同信息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安全模块。
地平线从去年9月底起,就陆陆续续申请了4个“图像脱敏”的相关专利,目的也是为了提升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性。
商汤科技还对“汽车传输视频及图像脱敏技术要求与方法”进行标准立项,希望构建一套安全可靠高效的数据回传闭环系统。
另一方面,摄像头为核心的传感器,之前无序扩张的状态将被终结。
比如以上汽智己L7为代表,一度为新车设计和配备了三颗总计一亿五千万像素的Carlog智能车载摄像系统,并且就置于头顶视野最好的位置。
而在此之前,智能车的摄像头内卷,也基本就800万像素水平…
不过现如今新规出炉,智己L7也开始强调,摄像头“主要是针对风景拍摄,如果牵涉到人脸等敏感信息,传输到车外会做模糊化处理。”
但可以预见的是,在精度范围适用原则下,这个一亿五千万像素的摄像系统是否能一以贯之下去,也被打上了问号。
最后,也是会对所有潜在车主和消费者产生的影响。
一些机关和关键单位工作的车主,还能愉快开智能车吗?
财联社1月20日电(记者Pink、王碧薇)业界预测,2023年,虚拟现实领域将面临“神仙打架”的局面。不久前落下帷幕的CES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展会,期间索尼、HTC、TCL等知名厂商都展示了自己的新作。期待已久的苹果AR/VR耳机也收到了最新消息,其镜头模组供应 ...
暴雪和网易又打了一轮口水战。准确来说,是暴雪中国烧了网易骑一套三家公司的CPU。 在这场对抗中,暴雪中国以一则“寻求网易协助被拒”的公告占了先机,未能扭转舆论,反而被众人进一步嘲讽。 之后是网易的反击。17日和18日,他们发布了离婚、暴雪绿茶、斩 ...
数量的时代结束了。 春节前后是线下手机销售旺季。位于东部某地级市的vivo经销商郭楠正在店内备货。目前线下商业逐渐回暖,人流量逐渐增加。然而,郭楠的期望并不高。他很清楚,这两年智能手机的生意并不好。 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,2022年1-11月,国内市场 ...
图片来源:图片网_500641551 疫情蔓延,芯片被切断,原材料上涨...在车企异常艰难的2022年,比亚迪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亮点时刻:击败特斯拉,反超一汽大众,成功登顶国内乘用车市场。2022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86.35万辆,同比增长208.64%。 垂直的供应链体系 ...
凯博洛蔡京原创。 作者|苏琪 编辑|金文 过年的时候,返乡的游子们总是第一个感受到年味,在“年味糖”里回忆起亲情。 一位辽宁的网友回忆说,小时候每到春节,奶奶都会带着自己去超市,散装买各种糖果,比如马大姐、徐福记、大白兔,还有各种金币巧克力、金 ...
作者|黄 编辑|始终打开 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,血氧仪“一机难求”。大众对具有健康检测功能的智能手表、手环等可穿戴设备的关注度飙升。 趋势使然,各科技厂商聚焦智能手表的健康监测功能,竞相攻克技术难关,竞争如火如荼。 健康管理已经成为一项标准职能 ...
松树起源于奥菲寺。 我不能总是拒绝巧克力。为什么?现在有一个严肃的科学解释: 你无法拒绝巧克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无法拒绝丝滑的口感,但口感是次要的。 更重要的是,科学家们不仅破译了“为什么巧克力如此柔滑”,这一结果还将有助于开发下一代更健康、 ...
quot;一年内想换手机的用户没必要。" 这是蔚来老总李斌前段时间在谈手机业务时透露的进展。 没看到机会就吹牛逼话。不得不说,新势力大佬们对自己的产品总是很自信,哪怕这个产品是手机而不是汽车,一点都不影响。 不管李总是不是吹牛,至少在2023年,我 ...
无论贫富,都回家过年。 文|陈美熙 编辑|石灿 春节前一周,刘莲给我看了她浏览器的网站收藏夹。最新的两个网站是雅思报名网站和“劳动仲裁网上预约申请”。 源受访者 发年终奖的日子就要到了,但刘连真的受不了了。她打算申请出国,继续学习自己的兴趣,彻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