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或率先“油电平权”,但燃油车的命运已天注定

油电平权时代拉开帷幕。

油电同权的时代,可能真的要来了。

2021年初,上海发布《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》,确认2023年1月1日起,不再向插电式混动汽车(含增程式)发放专用牌照额度,免费申领的新能源绿牌有效期为2023年12月31日。

到了2023年下半年,网上传出了不少上海要取消纯电车专用牌照额度的消息,甚至有4S店以此为噱头促销,呼吁消费者尽早买车。所幸,上海并未直接取消纯电车专用牌照额度,而是收紧了相关政策。

根据公众号《硕博沪牌》的统计,今年以来上海市发放绿牌的总量一直在减少,单月发放量已经下降到5000张左右,总量维持在4万张水平。基于这样的趋势,开始有声音猜测上海市最快可能会在2025年停止绿牌的免费发放,成为除北京之外,真正意义上实现“油电平权”的地区。


作为中国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,截至2023年底上海汽车保有量已达547.9万辆,仅次于北京,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28.8万辆,位列全球第一。

各项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制定和改变,上海基本属于领头羊,对待新能源汽车上牌政策,更是进行过多次改变。如今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日渐提高,崔东树等业内人士也递交了油电平权提案,令人不禁怀疑,油电同权时代是不是真的要到了?上海会不会打响第一枪,率先取消免费绿牌发放政策,让消费者回归摇号和竞标?

油电平权,行业和消费者的双重共识

新能源汽车起始阶段,为推动行业发展,国内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了大量优惠和补贴政策,包括免购置税、免摇号上牌等。

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,相关优惠补贴政策也在不断减少,例如2023年初的补贴退坡,引发了一波汽车涨价;从2026年1月1日起,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(目前限额3万元)也将转为购置税减半(最高减税1.5万元)。2023年乘联会秘书长还提议取消绿牌、蓝绿合并,并希望能够在两年内实现。

三四五线城市,消费者对于购置税政策的变动较为敏感,但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,车牌才是最令消费者苦恼的问题。

尤其是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,或因交通压力太大,早已取消了插混车的绿牌特权。从上海每月牌照发放数量不断下降也能看出,大体上所有车型牌照发放都在收紧,哪怕是纯电动车,上绿牌难度也在不断提高。

2024年,只有已在上海连续36个月缴纳社保或个税,且名下没有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的个人,才能申请绿牌;信用情况良好,且在上海缴纳职工社保人数超过5人,或者过去一年内在上海连续缴纳税收的单位,才可以申请绿牌。按照这样的趋势,如果明年上海市政府真的宣布彻底取消绿牌额度,小通也不会感到太奇怪。

乘联会数据显示,今年4月上半个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突破50%,已经与燃油车平分秋色。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汽车保有量较高,若不对新能源汽车上牌加以限制,城市汽车数量将会以较高的速度增加,对交通造成更大压力。

小通和身边的一些朋友交流,惊讶地发现原来他们(主要是燃油车车主)都是“油电平权”的支持者。他们的论调是,一升汽油一半税,养路费、城建税、教育附加税等种种税率,都在汽油价格中,承担了这么多责任,买车和上牌却还有诸多限制,他们认为这种当前的新能源牌照发放机制并不公平。

基于此,微博、知乎等平台还有不少燃油车支持者认为,一旦取消了购置税、绿牌优待政策,新能源汽车相对燃油车将失去竞争力。

可以说,燃油车支持者、财政部门、一二线城市交管部门,以及新能源汽车竞争力较弱的车企,都希望绿牌特权能被取消,油电同权时代到来。

若燃油车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取胜,财政部门有机会从汽油中收取更多税费,一二线城市的交通压力能够得到缓解,新能源汽车竞争力较弱的车企,也将有机会通过燃油车积累资金,用于研发新能源技术。

当然,这一切的前提是油电同权后,燃油车可以在与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中取得胜利。但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50%上下徘徊,行业迈入智能化时代的今天,即便二者公平对决,燃油车真的还有优势吗?

取消平权,油车未必笑到最后

过去,分析优势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优势时,我们总会提到燃油车的安全性高、无续航焦虑,新能源汽车出行成本低、智能化程度高。只是随着技术的进步,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。

将新能源汽车拆分开来,目前国内主要有三种热销车型,即燃油车、纯电动车、插混车。

其中燃油车的主要优势在于无续航焦虑,尽管不少20万元以上的纯电动车,CLTC工况续航已超过600公里,但考虑到CLTC工况与真实驾驶环境相比,夏天打七折,冬天可能要打五折,实际续航依然难以与燃油车相比。

国内4C和5C充电桩数量较少,仍以2C充电桩为主,导致将纯电动车电量从20%充满,依然需要30分钟以上时间,难以摆脱续航焦虑。另外,由于纯电动车动力强劲的同时,普遍具有动能回收功能,小通身边不少人表示乘坐燃油车不会晕车,但乘坐新能源汽车由于加速、减速太猛,特别容易晕车。

失去绿牌特权后,纯电动车相对燃油车的优势在于动力强、静谧性强、出行成本低等方面。电机线性扭矩的特性在相同转速下,提供的扭矩高于内燃机,而且运行时噪音小、稳定性高。

出行成本方面,油价中包含各种税率的燃油车,更难以与纯电动车相比。哪怕是服务区充电桩,一度电一般也只需要1.8元左右,百公里成本只需要25元左右,而燃油车百公里成本通常在40元以上,相差可不小。

过去在智能化和智驾方面,纯电动车也具有一定优势,尤其是智驾,纯电动车系统发送指令到执行,只需要20ms左右,燃油车发动机响应时间长,需要700ms左右才能完成。

不过燃油车的智能化也并非一无是处,卓驭(大疆车载)等相关企业开发出了针对燃油车的高阶智驾方案,并且搭载卓驭燃油车智驾方案的途观L Pro已经面世。纯电动车在智能化和智驾方面仍有优势,只是在企业的努力下,这些优势正被燃油车一点点追回来。

如果说纯电动车和燃油车各有优势,那么结合了二者长处的插混车型或许能够成为燃油车的上位替代品。

插混车常被看作燃油车到纯电动车的过渡产品,但在车企的不懈研发之下,插混车展现出了惊人的竞争力。

乘联会数据显示,今年1-5月国内插混车销量为1324095辆,同比增长70.1%;纯电动车销量为1931676辆,但同比增幅仅有17.5%。纯电动汽车销量增长陷入瓶颈,插混车却依然保持着较高增长率,足以说明消费者对于插混车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。

比亚迪的第五代DM技术可以将油耗降低到百公里3L以内,出行成本直追纯电动车,同时也能让车主告别续航焦虑。其可以通过电机驱动的特性,则能够带来更强的动力、更容易适配高阶智驾。

总而言之,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,相关优惠政策必然会不断减少,油电同权近在咫尺。但随着技术的进步,插混车和纯电车竞争力不断提升,一旦高能量密度电池普及并下放,燃油车相对纯电车的续航优势也可能化为泡影。


事实上,即便油电同权,未来国内汽车市场大概率依然由新能源汽车统治,只是竞争的对象变成了纯电车和插混车罢了,燃油车注定成为时代的弃子。

阵痛过后,新能源依然主导市场

如今,国内A级燃油车价格已下探到七八万元左右,而A级纯电车价格普遍仍在10万元以上。若新能源汽车各项优惠政策取消,考虑到数万元的差价,可能会有消费者选择燃油车。

不过新能源转型不可逆转,无论是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,还是减少碳排放,都是全世界共同努力的目标。

小通认为,综合考虑智能化、智驾、能耗等优势,在绿牌特权逐渐取消后,新能源汽车可能会经历一段销量低谷期,但消费者对于智能化和智驾的需求,会将插混车推向市场主导地位。拥有低油耗、无续航焦虑、易加入智能化功能和智驾等优势的插混车,将成为消费者的购车首选。

而且插混车纯电里程普遍不高,许多消费者直接把插混车当作低能耗的燃油车来开(比如小通自己),相关部门依然可以从汽油中征收到各种税费,属于车企、消费者、地方财政、石油公司四赢局面。

等待高能量密度电池成本下降,长续航纯电动车下探市场后,纯电动车会慢慢回归新能源汽车主导地位。


可以预见的是,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超过50%后,增速会不断下降,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,国内汽车行业会形成燃油车、插混、纯电车三足鼎立的局面。

至于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,现在仍无法确定,毕竟在这三种动力之外,还有氢能源汽车、甲醇汽车,甚至飞行汽车。或许一场技术变革的到来,就能将一种全新的动力模式推向高峰,我们不妨拭目以待。

以上就是关于【上海或率先“油电平权”,但燃油车的命运已天注定】的相关消息了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!

相关推荐

暂无相关文章!

暂无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,必填项已用*标注。